富士康曾经“硬刚”课长的他,如今已是专理!
在富士康的21年,杨晓亮几乎经历了所有可能:从操作工到课长的连番晋升,从绩效A+到被处罚、当众检讨的大起大落……
人人都说他是“技术大牛”,可没人知道,这个在工作中从不服输的硬汉,心里藏着难以弥补的遗憾与愧疚。
“熊心豹子胆” 杨晓亮急了。 就算眼前是主管,他照样不怵。
杨晓亮是江苏南通人,为家中独子,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2003年5月,即将从南通市通州职业高级中学毕业的他顺利通过校招,先后到素有富士康“黄埔军校”之称的南通培训中心、昆山培训中心接受培训。
2003年,杨晓亮(一排右一)在昆培留影
2003年8月,杨晓亮入职龙华富士康SHZBG事业群(现C事业群),从事线切割加工工作。第一个月,他领到了880元工资。如此吉利的数字似乎昭示着好运。不过3年多,一心钻研技术、并表现亮眼的杨晓亮,就由操作工先后晋升为副组长、组长。期间,他随部门搬迁至鸿观园区,开始接触专业高精密模板制造。
可干着干着,杨晓亮仿佛吃了熊心豹子胆,和制造处一位课长争执起来了。两人脸红脖子粗,闹到了时任部长的面前。
没想到,下属都快“打起来”了,部长也不急着劝架。原来,两人是因为一个技术观点产生争议,谁也没能说服对方,于是拉他当裁判。部长老神在在,让子弹飞了一会儿,才指出两人各自问题点。最后,他鼓励杨晓亮,做技术就要有自己的想法,坚持“一根筋”精神。
这话,杨晓亮听进了心里。习惯一“杠”到底的他,于2013年1月晋升为副课长,次年11月又被擢升为课长,管理鸿观园区C事业群冲模制造处加工二部精密模板线割加工课。连续几年,精密模板线割加工课年终KPI考核在整个制造处都名列第一。2015年,他获评事业群“优秀主管”。
与高精密模板打交道,难免遇到“拦路虎”。2017年,杨晓亮所在部门接到一批订单,其中一款笔记本电脑键盘工艺复杂、加工精度高,且要求内孔不能有任何线切割痕迹。主管将攻克这一难关的重任交给了杨晓亮。
杨晓亮冥思苦想,从材料应力学、程序切入路径模式、温度、震源等方方面面综合设计加工方案。刚开始,他沿用常规方法来做加工并测试,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中午,杨晓亮和同事边吃饭边讨论工作。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自己以前运用逆向思维做过手机框口无切割痕迹的一个技术验证。回到车间后,他立马调整加工手法,经过几番测试,终于找到“通关卡”。一个多月后,该批产品品质达到客户要求。
后来,因该批订单量太大,部分移转至外厂区生产。两家兄弟单位先后多次尝试,产品品质均不够理想。最终,订单还是由深圳厂区“全盘”接下。
“我要崩溃了”
遇到死磕技术难题的杨晓亮,有人欢喜,有人崩溃。
2018年7月,杨晓亮与时俱进,提出了线割模板加工自动化创新专案,并任项目执行负责人。
想要实现模板自动化智能制造这一目标,就必须攻克智能装夹、智能校正及智能仓储三个关键节点。杨晓亮与自动化设备开发处工程师多次开会检讨设计方案、开展技术改良验证。
为解决自动装夹难题,杨晓亮反复调整、验证夹持方式及力度。一个周六,晚上8点多,杨晓亮还在车间琢磨方案。
突然,协助绘制夹治具图纸的工程师给他打来电话,语气不善:“这图纸没法修改了!改了那么多次,我要崩溃了!”说完,她撂下了电话。
方案推进不畅,杨晓亮感到压力山大,但也理解对方的心情——短短2天时间,就改了十几版图纸,谁会舒坦?
杨晓亮买了饮料,立刻上门向工程师致歉,请她再帮帮忙。看到杨晓亮身为课长却没一点架子,工程师消了气,继续按照杨晓亮的要求,一项接一项修改图纸。这一改,就折腾到晚上将近11点。
图纸改好了,杨晓亮又马不停蹄地跑回车间,设计程序、返修零部件……凌晨时分,他将余下工作交接给夜班同事,这才下班回家。
第二天是周日,上午8点,杨晓亮又独自来到车间,开始新一轮验证。4个小时后,验证结束,他长舒了一口气——方案只需微调,就能大功告成。
就这样,杨晓亮陆续攻克模板自动化智能制造的三个关键难点,完成了单机验证。其中,他研发的非接触式三维激光投射打点智能校正还成功申请到国家发明专利。2018年,杨晓亮获得C事业群“智造之星”荣誉称号。
“CT眼,神了!”
从不在技术上将就的杨晓亮,火了。
2018年的一天,他从正在加工工件的下属身边经过时,扫了一眼机台显示屏里的切割路径图形,立即说:“工件NG了,拐角有干涉。”下属放大图形一看,果真如此。
“你这也太厉害了,眼睛像CT,神了!”兄弟单位的一个同事正好前来领取工件,看见这一幕,啧啧称奇。回到单位后,该同事化身“自来水”,逢人就安利这事。杨晓亮一下子成了名人。
对于杨晓亮的“火眼金睛”,下属刘斌也深有领会。
2025年2月中旬,杨晓亮给上夜班的刘斌分配了一项重活——加工一款厚材细小孔铝材工件,其中一组孔位有10个孔。刘斌顺利加工了3个内孔后,余下的孔位怎么也加工不出来。他找了好几个资深同事帮忙,前前后后折腾了8个多小时,都以失败告终。次日一早,他不得不求助于杨晓亮。
杨晓亮一来,慧眼如炬,立即作出判断:“打孔产生氧化铝积碳,导致无法放电加工。”他三下五除二拆下工件,利用细齿钢丝及微细钻头从上下面清除孔内积碳,问题迎刃而解。整个过程,耗时不过35分钟。
“他呀,特别优秀!”提起曾经的下属杨晓亮,现已调至赣州富士康园区Fii-iPEBG事业群的朱红军资深副理仍忍不住夸赞。“他的线切割技术尤其厉害。”
对此,下属范泽钲、刘斌也有同感。“感觉我来的时候,他技术就挺牛的。”“我们遇到难题搞不定了,杨课都会帮忙解决。”
的确,和线切割打了多年交道的杨晓亮,不光拥有一双“CT眼”,还有一手过硬的本领、一股跟技术较真的“杠劲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先做,做不了再想办法。一个角度不行,就换一种思维解决。”在他眼中,只要肯付出、善动脑、勤钻研,就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题。
这些年,表现优异的杨晓亮多次被冲模制造处处长点名表扬,绩效不是A+就是A。遇到有特殊工艺要求或者精密度较高的产品,主管经常点名让他出马。
2023年,客户研发一款产品,同步找了几家单位一起开发,其中便包括杨晓亮所在单位。他带领团队配合开发部门,协作加工各类3D模具零件、制作工艺SOP,并多次进行优化改善。
半个月后,他们加工的产品最令客户满意:“你们模具制造的品质真不错,尤其是3D轮廓。”最终,杨晓亮所在单位多次承接该产品订单。
同年4月,杨晓亮被擢升为专理。
作为主管眼中的红人,杨晓亮也成了冲模加工一部部长陈峰副理的“御用代理人”。十余年来,陈峰不时要出差外地,但有杨晓亮这位得力干将,工作一点也不受影响。“他技术出色,做事细致严谨负责任,我放心。”
前脚受处罚,后脚绩效甲
最近,杨晓亮又迎来一件喜事——他终于“转正”了!
事情要从4年前说起。
2021年,杨晓亮参加深圳市第十一届职工技术创新运动会暨2021年深圳技能大赛——电切削工(线切割机操作工方向)技能竞赛,斩获一等奖。
经深圳富士康园区推荐,他被纳入深圳市总工会2022年度“深圳工匠”培育计划,为期2年。培育期满通过考核后,即可被认定为“深圳工匠”。其中一项考核,就是“师带徒”成效。
对杨晓亮而言,这简直就是一道送分题。毕竟,他可是不折不扣的“培训导师”。
每年冲模制造处来了新人,杨晓亮都会负责线切割这一块的专业技能培训。制造处的线切割团队,更是经历了他的各种淬炼。
范泽钲自2012年入职后,便是杨晓亮团队一员。他刚来时,杨晓亮总是手把手地指导——先亲自演示,再让他们上手实操,逐一纠正操作中的问题。没多久,范泽钲和其他新同事就能独当一面。
杨晓亮(右)指导下属
但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有一次,范泽钲上白班,接手夜班同事加工的一个工件。对方已经架好模,范泽钲没有检查就开始操作,工件很快批量NG,酿成大错。他感觉没脸面对主管,尽管他已经做好了被批的心理准备。
结果,杨晓亮只是提醒范泽钲以后细心点——他知道下属出错后心里也不好受。因为,他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时,杨晓亮刚晋升组长不久,团队接到一项特急件加工任务。不料,两个组员先后加工失误,导致重大异常,两块大型模板因此报废,同时引发客诉,延误了生产交期。杨晓亮十分自责、愧疚,一度情绪低迷,一周都睡不踏实。
时任课长当时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让他们先平复心情,不要急着做事。后来,课长安排杨晓亮在年度异常及典型案例技术研讨会上做检讨,防止同类错误在部门再次发生。
此后,杨晓亮痛定思痛,不但加大了对组员的技术培训力度,还进一步细化加工流程确认单,要求经逐项点检、组长签字确认后才能执行。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后来一直在课内沿用。
因为这起异常,杨晓亮还被给予内部处罚。可年底评定绩效时,主管还是给了平时表现出众的杨晓亮一个“A”(甲等)。
将心比心、不吝于分享所知所学的杨晓亮,渐渐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线切割团队。与此同时,他还是集团内部技术类资深讲师,截止目前,授课时数多达363小时。
杨晓亮授课中
好消息终于来了。2025年1月,深圳市总工会下发《关于认定“深圳工匠”(2022年培育批次)的通知》,杨晓亮的名字赫然在列。
“外出闯一闯,才更有出息”
“男孩子外出闯一闯,才更有出息。”杨母当年的这句话,早已得到验证。
在富士康这些年,杨晓亮收获不菲:娶妻生子,买车买房,取得不少荣誉。其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12年获评富士康之星的荣耀。
那一年,在集团工会、集团人资服务总处联合主办的评优评先活动中,杨晓亮获评“富士康之星——优秀技能之星”。
同年12月,集团工会在郑州园区隆重举办2012年“富士康技能之星”颁奖典礼。受邀参加盛典的,除了来自各园区的99位“富士康技能之星”,还有198位“星爸”“星妈”。员工及家属往返郑州的交通费用、表彰活动期间住宿及餐饮费用,全部由富士康集团承担。
杨晓亮(三排右六)受表彰
由于杨父杨母有事无法脱身,杨晓亮的妻子和岳父出席了颁奖典礼。妻子特意录下杨晓亮上台领奖的视频,回家后放给公公婆婆看。两位老人十分欣慰,杨母笑呵呵地说:“我儿还蛮神气的。”
2013年5月26日至6月1日,富士康举办第三届“富士康之星优秀员工台湾游”活动,杨晓亮受邀参加。得知儿子可以到台湾旅游,吃玩住行全由公司“买单”,父母很惊讶。想到儿子没怎么出过远门,杨母再三叮嘱他:“你晚上不要到处乱跑,注意安全。”此次台湾之行,杨晓亮不仅游览了宝岛几乎所有的著名景点,还应邀到鸿海总部观摩,并获集团创办人亲自接待,令他至今难忘。
杨晓亮(一排左八)台湾游
但在杨晓亮心中,也有难以弥补的遗憾与愧疚。
2003年,杨晓亮前往富士康南通培训中心报到当天,一大早,父母就骑自行车赶了四五十里路,从家里专程到学校给他送别,还给他带了煮熟的鸡蛋和咸鸭蛋。
5天后,杨晓亮打电话回家,得知一个坏消息——那天,母亲从学校回村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村里的灌溉渠,导致左手骨折、手筋断裂,正在住院治疗。
杨晓亮本想回去看望母亲,父亲劝阻说:“你妈有我照顾,你在那边不要担心,用心学技术就好了,不要半途而废。”他只得答应父亲。在他的焦虑、担忧中,母亲出了院,骨折处慢慢痊愈……但自此,杨母的左手永远也伸不直了。
这些年,杨晓亮一直在深圳打拼,妻子独自一人在老家照顾女儿、辅导孩子的学业,打理家里的大事小情,不时上门看望、照料杨父杨母。2015年,杨晓亮本想调到昆山园区,能离家人近一些。通情达理的妻子却劝他:“你在深圳已经闯出了小天地,那里未来的发展机遇大一些。”最终,他选择继续留在深圳。
杨晓亮一家三口
转眼间,14岁的女儿已上初三,学习压力颇大。杨晓亮一有机会就跟女儿远程通话,谈谈天、聊聊学习,给予她关心、开导和鼓励。
如今,迈入不惑之年的杨晓亮愈发沉稳。2024年,他随部门搬迁至龙华富士康园区。目前,杨晓亮负责C事业群精密机械加工事业处金属制造中心冲模加工一部电切削类加工课生产管理工作。回到最初起航的地方,他依旧初心不变,斗志不减。心中有家人,他就有了更多奋斗与前行的动力。
我要推荐
我要报名